印染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印染资讯 新闻人物

杨敏德谈行业形势:重构优势 内功先行

发布时间:05-05 09:13   来源:印染在线  点击:

众所周知,纺织行业在去年的日子并不好过。今年伊始,国内各企业都在寻求纺织服装业竞争的新优势。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溢达集团董事长杨敏德女士出席了“中经两会之夜”活动。活动中,她就今年行业形势及纺织企业如何在市场中建立优势等问题做了深入分析。

夕阳产业?挑战含机遇

杨敏德首先从大环境入手,并以自身企业为实例做了阐述: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并不是夕阳产业。“现在很多人都说,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已经没有竞争力了,很多中国的纺织企业都搬到了东南亚去,甚至有人告诉我说印度都要取代中国以前的地位了。”杨女士以别人的话作为开场,随后她分析了纺织行业的现状:“去年确实有很多纺织企业搬迁到了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越来越多的衣服打上了‘越南制造’、‘柬埔寨制造’的标签。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在这些国家生产所付出的成本要低于现在的中国。”

在她看来,去年的形势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用人成本的问题,由于纺织服装企业需要大量工人。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工厂”的称号,现在劳动力涨价带来的结果是用人成本上升,价格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各大企业开始把办厂的重点转移到了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

除了企业用工难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纺织服装企业染整设备,“棉价倒挂”问题也在去年显得格外突出。国家为了保护棉农,保护棉花这一战略物资,去年实行了棉花临时收储,这使得本来就不与国际接轨的中国棉价更加高涨,每吨价格甚至一度与国际价格相差5000元之多。对企业的用棉需求,国家采取了进口棉配额制度,使得部分企业眼看自己产能不足而不敢购买国产棉。这也是纺织服装企业纷纷“东南飞”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是这样的大环境,导致部分从业者对产业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纺织服装这一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已经属于夕阳产业。杨女士以自己的企业举例:“我经常跟我的员工说,市场有好有坏。有的人会觉得,市场好了,这是一个发展的契机;市场不好了,不知道怎么办,是不是就要撤出了?我不这样认为。我的企业在市场好的时候,可以扩大规模增加盈利;市场不好的时染整设备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要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和其他企业争夺市场占有率。这样,在市场转暖后,我们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去年确实是纺织服装业最为艰难的一年,但仅仅一年,并不能表示整个产业就成了夕阳产业。”

在回答记者“会不会把企业搬到东南亚”时,杨女士很肯定地说:“我不会把工厂整个都搬到东南亚去。很多人问过我,问我要不要搬。我会反问他们,为什么要搬?那里有廉价的生产力,但是我认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生产成本不能只看工人的工资,企业需要人才,我会吸纳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到我的企业里来。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需要科学技术来推动的。企业不单单要看用工成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人员流失率,现在很多企业的问题是,怎么能够提高基层工人的生产能力,让他们也富起来,我觉得这才是纺织行业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

杨女士以自己的企业说明“夕阳产业”论站不住脚,眼下的挑战也恰恰是企业发展的机遇。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杨女士特别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而这些,就是企业修炼“内功”的基础。

企业发展?重点在内功

记者问到纺织企业在今年应该如何发展,杨女士说:“今年各种未知因素较多,总的来说,还是以练内功为主。”

她认为,当前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仍有许多新的竞争优势,企业领导负责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将高新科技引入到传统工业,用在工人身上,提高工人生产能力,从而充分利用科技型人才和劳动密集人群,这就是内功所在。

当国内用人成本上升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那就是用高素质的工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技术,只是一味代工,贴牌,做低科技含量的事情,那么它永远都不是一个大企业,抵染整设备抗市场波动的能力会很小。

在她看来,中国真正的竞争力不是以往其他国家认为的廉价劳动力,我们不只有这一个优势,还有其他更多的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年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如今,一批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已经当家。企业的工业化、信息化需要这样的中层管理人员。只有有了人才,企业才具备向高新技术转型的条件,有转型升级的机会。溢达集团现在每10个人就有一个是大专以上学历,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及海归毕业生,这部分人才在集团科研和管理等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了软件,硬件也要跟上――这个硬件不是纺织机械,而是环境。“未来企业的发展千万不能忽视对环境的保护,有了优美的环境才能招纳更好的人才。”杨女士说,这当然不仅仅说企业自身的环境,还有对排污的控制,以及企业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等等。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要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一个只关注自染整设备身的企业不会做太大。

除了注重人才、关注环境,杨女士还建议纺织企业练好其他内功,提高技术,如纳米新材料和新的印染技术都需要纺织企业尽早掌握,还有企业的专业设计和品牌文化,这是降低劳动力成本所不能达到的。

在关于信息化的问题上,杨女士举了一个例子:某家大型企业仍然沿用工资条制度,每月给几万个工人发放工资条,记录本月的工资发放情况。对于这样很占用资源的做法,一位管理人员调研后认为完全可以节省这部分开支。经过研究,工资条改成了工资短信,因而节省了人力,降低了成本,还为环保做出了贡献,一举多得。

杨女士相信,通过关注细节,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同时不忘修炼内功,引进和培养人才,中国纺织企业就能够取得更大发展。


  • 下一篇:
  • 上一篇: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在线投稿

头条推荐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