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印染资讯 新闻人物

倪阳生:教育改革是个渐变的过程

发布时间:05-05 09:13   来源:印染在线  点击:

每年教育奖的评审工作具体由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承担,对获奖者的回访、交流、经验推广等也是教育学会的重要工作。在2012年纺织之光教育奖回访工作启动前夕,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接受了《纺织服装周刊》的采访,聊起了有关教育奖的评审,以及他对纺织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鼓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

TAweekly:纺织之光教育奖都包括哪些内容?


倪阳生:纺织之光基金的前身是钱之光基金,对学生的奖励实际上从1996年就开始了。2008年,基金会正式在民政部注册并更名为纺织之光基金会,并开始对全国的7所纺织院校进行学生奖和教师奖的评选;2009年,考虑到教学成果的影响力更大,又增加了对教学成果奖的评选,教学成果的评选范围一年针对本科教育,一年针对职业教育。如今,教师和学生奖已从当时的7所纺织院校扩大到目前的11所高等院校,2010年增加了苏州大学,去年又增加了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和清华大学。


TAweekly:今年对教育奖回访的重点是什么?

印染设备厂

印染设备厂

倪阳生:我们回访的目的一方面要通过交流挖掘获奖者的闪光点,宣传他们的优秀成果,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是对获奖者和获奖成果的面对面考察。今年计划对3个学生特别奖进行回访,教师奖主要集中2所院校,教学成果共有12个一等奖项目,分布在10所院校中,拟对其中6所院校进行回访。

学生奖从2008年开始,目前已有不少获奖学生毕业,走向了工作岗位。我们将对这些学生进行跟踪回访,了解他们现在的工作情况,对纺织的新认识,以及纺织之光学生奖对他们产生的作用。


TAweekly: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对院校教学有哪些帮助?


倪阳生: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家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从当时的几百万扩大到现在的几千万,规模的迅速扩大导致教学质量有所滑坡。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些教师愿意从事科研工作,而如何鼓励教师抓好教学工作是各学校面临的课题。我们设立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目的就是要鼓励教师投身到教学改革中去。

各个学校分布在不同地区,学生就业的方向也有所不同,每个学校都有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但缺乏系统的总结。通过评奖,促进学校把好的做法总结出来,以成果的方式进行发印染设备厂布,便于进一步提高。

教学成果奖的初审是采用网评的方式,由一线教师组成的专家团队在网上对每个项目进行打分,从评审开始就让一线教师参与其中,鼓励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这一过程的本身就对各自的教学有所帮助。我们还把获奖成果汇编成册,发给学校,进行推广。

教学成效是潜移默化的


TAweekly:经过几年的评选,您认为效果如何?


倪阳生:应该说,教学成果的评选对学校存在普遍的借鉴意义,各学校可以相互学习,但教学成果与科技成果不同,教学改革不能说哪个模式就是绝对成功的,因为教育的对象不同,好的教学是因材施教,每个成果都有自己的特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科学家可以敢想敢干,但教育不同,教育改革是有自己规律的,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比如现在的高考是一考定终身,谁能有更好的选拔办法吗?目前还没有。所以教育成果多是交流、研讨,教学成果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长期做下去就会对人才培养有很大益处。


TAweekly:国家也在搞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但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纺织之光教育教学成果奖还包括对职业教育的评审,是出于什么考虑?


倪阳生:纺织行业既需要理论性的研究,也需要实践人才的培养。目前,纺织院校中职业教育比例越来越大。职业教育更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科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完整性。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不仅要做个讲师,还要做个工程师,也就是双师型人才。教师每年要到企业呆一段时间,了解实际生产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纺织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这也是由纺织特点决定的。

人才成长有自己的规律


TAweekly:您认为现在纺织教育是否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倪阳生:据初步统计,全国有纺织服装专业院校300多所,中职学校600多所,规模庞大的纺织教育是适应行业发展的必然。纺织教育要为行业服务,也为社会服务,适应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就像知识是无止境的,只能是努力满足行业的需求。

教育的产品是人才,人才是否适应企业需求则由企业说了算。希望学生毕业后能沉下去,别好高骛远,只要踏实去做,几年后都会有所发展。企业也应该给与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不能急于要求顶岗,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

印染设备厂

TAweekly:现在纺织院校多存在招生难的现象,但就业容易,您如何看待?


倪阳生:今年即将毕业的纺织类的学生早已被社会抢光,这反映了社会对纺织人才的渴求,但同时社会对纺织行业还有一些偏见,这应该引起社会的思考。现在中国的纺织业已与人们印象中的“劳动密集”不同了,科技含量很高,不少领域都是自动化生产,生产环境也大为改善。比如细纱机的复杂程度要超过汽车发动机,做纺织大有可为。

世界纺织中心在中国,纺织教育中心也在中国,我们有完整的纺织教育体系,继续教育、中职教育、高职教育、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我一直认为,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我们希望社会用新的眼光看待纺织行业,中国纺织业正在向强国迈进,纺织教育也在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纺织服装周刊)


  • 下一篇:
  • 上一篇: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在线投稿

头条推荐

在线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