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皱
(一)形态
在染色前或过程中或染色后,织物因折叠而产生色浅或虽无色泽影响,但影响外观质量
裙皱:产生在纬向,其折皱表现在经向;
缝头皱:折皱与织物缝头相连;
加工机台皱:一般在布面呈现的条数不多,是通长的直线或斜形皱条;
压痕皱:形状宽为3毫米左右,长约15厘米的细深条
(二)产生原因
1.裙皱;
原料产地不同,加工工艺不同;
蒸纱温度控制不好;
纬纱号数用错,支数不可相差3%以上;
纬纱捻度有差异;
2.缝头皱:与缝头操作有关
3.加工机台皱
机械折叠痕迹:由于堆置而挤压产生横条档;
机械张力折皱;
纤维热收缩折皱;
化学折痕:如丝光皱
(三)克服办法
1.了解纤维原料、加工条件、定捻率等情况,减少裙皱的产生;
2.合理缝头操作,做到缝头平直;
3.合理选用缝纫用线;
4.做好机械设备检查、保养,落实好防皱措施;
5.严格操作管理,执行操作规程;
(四)折皱鉴别
1.织疵“稀密路”与染色折皱
“稀密路”:稀路得色深,密路得色浅;
正反面情况不同,“稀密路”透光不一致,而染色起皱,透光一致;
2.裙皱的特征
布面全幅纵向等长条状折皱;
皱条相互平行,头尾平齐;
布面起皱处,往往留有换梭纱尾;
在布面上断续出现折皱;
3.缝头皱特征
4.湿热定形皱特征
5.热定型脱铗特征
6.丝光蒸箱折皱:丝光平洗折皱与烘筒折皱的区别
7.染前折皱和染后折皱的鉴别:染后深浅条对比没有染前折皱那样明显;
8.固色前和固色后折皱的区别:固色后形成的折皱,对光泽无影响,固色前的折皱有些深浅;
9.轧光皱的特征
横档印
(一)形态
染色织物上呈现纬向宽窄不一的横条状深浅及白档;
(二)产生原因
1.在卷染染色及轧卷堆置染色过程中,如缝头处叠层太厚,缝头不平整;
2.卷染染色及轧卷堆置染色过程中,轧余率较大或染后搁置时间过长,使织物所带染液积聚于布卷下端,造成有规则横档;
3.用履带式汽蒸箱生产时,操作、工艺不当会造成横档印;
4.丝光后织物未及时烘干,折叠处风干,染色时产生横档印;
(三)克服办法
1.采用平接式缝头
2.织物丝光去碱要净,要及时烘干,避免风干;
3.染色坯布要去杂干净;
4.染色轧余率不要过大,染后随即烘干;
破洞
产生原因:烧破、钩破、擦破、拉破、轧破以及纤维脆损
脆损
(一)形态
由于化学作用过剧,纤维即易受到损伤,表现为织物强力下降,严重的一触即破;
(二)产生原因
染整加工中纺织纤维对于各种酸、碱、氧化物等等,不同条件下不同作用,产生不应有的化学作用而致
(三)克服办法
1.棉织物加工要严格掌握各种酸、碱、温湿度;
2.防止双氧水漂白时产生的破洞;
极光
(一)形态
由于化学作用过剧,纤维即易受到损伤,表现为织物强力下降,严重的一触即破;
(二)产生原因
主要由于织物受到单向的压轧,造成织物绒毛倒向一边,经烘燥或压烫产生不应有的光泽
(三)克服办法
1.保持导布辊光洁、平整,甩布架的包布要均匀
2.掌握好穿布路线;
(四)极光鉴别
1.前道极光和后道极光:成品上的极光式前道还是后道,仅将织物水洗或丝光即可,一般能去除的极光,为后道工序产生;
2.导辊上嵌有杂物或包布不匀产生的极光特征:有规律形点状、小块状;
3.固定不转的辊筒上杂物及分布辊摩擦压住产生极光的特征
4.煮布锅极光特征
5.校正纬斜而形成的极光特征
纬斜
(一)形态
织物经纬纱线互不垂直或纬纱呈现不规则的曲线形状
(二)产生纬斜的基本原因
1.坯布缝头不良;
2.加工时织物所受张力不均匀;
3.绳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局部平幅”;
(三)纬斜表现形式、产生原因及克服方法
1.左右不同方法的直线纬斜或单边局部纬斜;
2.大小不同的横向弧形纬斜;
3.不规则的局部纬斜
缩水变形
(一)形态
下水洗涤后,产生一定的收缩变形;
(二)产生原因
1.基本原因
2.组织规格不同的织物,产生不同缩水率的原因
3.组织规格相同的织物,经不同的印染厂加工后,缩水率大小不同原因
4.坯布幅宽与印染成品幅宽加工系数不合理对纬向缩水率的影响(一般0.88—0.90加工系数)
5.影响涤棉混纺织物缩水率的原因
(三)克服办法
1.降低缩水率的措施
练漂工艺中尽量减少绳状布张力;
在加工过程中,凡湿布烘干工序要尽量放松张力,降低伸长,避免门幅过度缩窄;
在丝光过程中要掌握扩幅张力,保持到原坯布宽;
2.降低直辊丝光机加工织物的缩水率的措施;
进入直辊丝光机前,先进行扩幅;
加强织物在淋冲槽冲洗,尽量减少布面带碱量;
改进操作、工艺,合理掌握织物张力是降低纬向缩水的另一个措施;
3.降低弯辊丝光机加工的织物缩水率措施
染色牢度不合格
(一)概述
一般有日晒、皂洗、汗渍、摩擦、升华、熨烫牢度
(二)产生原因
1.染料本身结构
2.固色效果不佳
3.皂洗不彻底
(责任编辑: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