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印染技术 行业标准

抗菌纺织产品的性能及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02-28 16:09   来源:来源  点击:   发表评论

    在自然界物质循环消长过程中,细菌存在极为广泛,纤维织物不可避免地也会附着很多细菌,其数量依环境条件和纤维种类不同,分别在103个/ cm2~108个/ cm2。据统计,每克棉纤维上约有1000万~5000万个细菌,如果条件适宜,这些细菌就会迅速繁殖。在含有大量汗渍的脏衣服上,24h后细菌可增长10倍以上,这些细菌轻则使皮肤发生过敏,重则危及人体健康。为此,人类企盼健康、追求舒适的愿望不断增加,抗菌织物也就作为卫生功能织物和保健功能织物适应社会的需求而迅速发展起来。

    对织物进行抗菌后整理可得到抗菌纺织品,后整理一般采用浸轧烘干的工艺,有的抗菌剂也可与染色同浴以增强织物的色牢度。目前市面上用得较多的甲壳素抗菌剂主要用在纤维素纤维上,其带有的活性基团可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胺基形成共价键牢固结合,而其抗菌原理则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由于胞内渗透压是胞外渗透压的20~30倍,因此细胞膜破裂,胞浆物外泄。这样也就终止了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使微生物无法生长和繁殖。而有机硅季铵盐类抗菌剂则是涤纶产品应用较多的一类抗菌剂,这类产品在高温时进入涤纶纤维的孔穴并牢固附着于纤维内部,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高效去除织物上的细菌、真菌和霉菌,保持织物清洁,并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

   抗菌纺织品分溶出型和非溶出型,溶出型的纺织品上的抗菌剂在水溶液中容易析出,而非溶出型则难溶出。抗菌织物按抗菌功效作用分为普通抗菌织物和高抗菌织物,中国标准化协会和中国保健协会共同发布的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中给出了抗菌织物对不同菌种的评价指标。

    CAS 115—2005《保健功能纺织品》中给出了抗菌织物的抗菌检测方法,根据晕圈法定性判定抗菌材料是否为溶出型抗菌织物。为防止抗菌织物在加工过程中残留的浮离化学物质的干扰,用于试验的织物试样均应按规定进行一次洗涤后测试。将已各洗涤一次的标准空白试样、抗菌织物试样或非抗菌的同类织物试样,按要求的规格各取5~6块。在平皿内置有培养基,将试样平贴在涂有菌液的培养基上,倒置平皿,根据菌种的不同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测量抑菌圈的宽度以判定试样是否为溶出型抗菌织物。对同一试样至少做三次平行测试,取均值。抑菌圈宽度D>1mm,可判定为溶出型抗菌织物;若抑菌圈宽度D≤1mm,则可判定为非溶出型抗菌织物。

  • 上一篇:
  • 下一篇:

(责任编辑:作者)

分享到:
还剩 140我有话要说:
您必须先登录才能发布信息!
 

发布商家

  • 店铺名称
  • 联系人:  
  • 电话:
  • 手机:
  • 传真:
  •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