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印染资讯 市场行情

纺织行业外贸“寒冬” 里如何“抢”订单?

发布时间:02-27 07:52   来源:来源  点击:

2月2日,上海闵行,兔年新春过后的首列“中欧班列-上海号”鸣笛发车。这列满载机械设备等货物的“钢铁驼队”,将从满洲里口岸出境,最终抵达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多个站点。


上海徐汇,中欧班列运营总部,主管姚煜炜正实时观察着列车动向。


进入2023年以来,中欧班列开行频次明显增加,较去年同比增长1.75倍;运载集装箱728标箱,同比增长1.8倍。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频频跌破1000点,较一年前下跌80%,运价跌至三年来低点,集装箱“一箱难求”日子已经过去。但另一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7万亿元,同比仅微增0.1%,增速大幅放缓,创去年新低。运费成本大幅回落,出口总量却创新低。


 


上海长宁的一家外贸公司,业务部经理何巍正和客户为最新一批订单“讨价还价”。


锱铢必较、毫厘必争,是何巍目前的常态。他向记者坦言,今年的外贸生意并不好做。


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成为中国外贸必须要面对严峻考验。当前外贸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供应链受阻、履约能力不足,转变为当前的外需走弱、订单下降。


2022年,长三角进出口总值为15.07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5.8%,也创出了历史新高。然而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已经呈现出单月同比增速下滑的趋势。


“寒冬”逼近,长三角的外贸企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它们又会如何“求生”?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的纺织品行业规模超3,000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涨势喜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涨幅也超过了20%,与我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这让坐拥全国纺织品一半规模的长三角也感到了不少的压力。


江苏吴江,国内传统纺织出口基地。企业外贸负责人张沈城正和同事商讨后天带去欧洲出差的样品。


张沈城所在的企业主要生产服装面料。去年年底,他跟随江苏省组织的包机“出海”抢订单。短短一周,就收获了全年四分之一的外贸订单量。刚过完年,尝到了甜头的张沈城准备再自发去国外“拼一把”。


张沈城告诉记者,以往这个时候已经是他们的生产旺季,但今年他们的产线开机率只有七八成。


其实,疫情至今企业也想方设法寻找出路。转型内销,外贸占比从70%下降至一半。为适应国内市场标准,他们还投入近两千万元改造设备。然而当疫情防控态势趋稳,他们却碰到了内需不足,淡季开机率甚至不到一半,只能回头在外贸找寻出路。


内贸不给力,外贸重头来,纺织企业作为“出口大户”,正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认为,目前的形势对外贸企业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可以去开展正常的外贸活动,忧的是担心未来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其他国家的外贸竞争力在发生变化,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跟我们要抢订单,这个是一个新的形势。目前来看,外贸企业的阵痛期是3到5年,转型期可能是5到7年。如果转得好,在2030年,我国依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价值链管理中心。如果转型得不好,那就是挑战。

来源:看看新闻

加入社群

#新材料 #新技术 #新价值

扫码加入【功能性纺织品技术交流群】

共创 共建 共享 共赢@印染在线

  • 下一篇:
  • 上一篇: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在线投稿

头条推荐

在线投稿

印染技术会议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