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化纤和纺织这一传统领域而言,生物基化学纤维的诞生无疑是一剂良方。我国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作为新兴产业,除了国家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之外,还亟待建立上、中、下游合作机制与平台。
生物基化学纤维是来源于可再生生物质的一类纤维,特指除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以外的生物基再生纤维及合成纤维,被视为工业时代对天然纤维的延续。
甚至有人断言,生物基化学纤维将在人类文明的下一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基本材料和工程材料。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生物基化学纤维技术方面并不落后,甚至在个别领域有所领先,这也是有别于传统化纤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陈鹏在《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人人争夺的战略高地
生物基化学纤维已不止被一个国家盯上。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在世界金融危机后,均把发展生物产业作为走出困境、争夺高新技术制高点、重新走向繁荣的国家战略。
从20世纪90年代起,美国、日本及欧盟成员国等传统化纤生产强国一方面受石油短缺、环境问题影响,逐渐退出常规化纤生产;另一方面重新定义纤维材料不仅是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的原料,而且是重要的基本材料和工程材料。
显而易见,他们对纤维材料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向利润更高、受资源或环境影响更小的高性能化学纤维和生物基化学纤维的研发和生产。
而生物基化学纤维因具有来源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等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重点发展领域。
在陈鹏看来,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巨大前景,主要是因为它有效地将来源可持续性和产量规模化这两个属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诞生和发展,对于化纤和纺织这一传统领域来说,无疑是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一剂良方,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主动的出路。”陈鹏说。
据了解,我国已将生物基化学纤维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发展的生物基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中国化纤协会等机构提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中国生物基纤维及其原料科技与产业发展(30年)路线图》为纲领,在新时期大力推动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的发展。
蓄势待发
在强大的战略支持下,我国在生物基再生纤维及合成纤维领域已开发出较为完整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种,前者主要包括壳聚糖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蛋白纤维等,后者主要包括PTT纤维、PDT纤维、PLA纤维、PHBV/PLA共混纤维等。
“这些品种中的多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均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将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市场的开发。”陈鹏介绍。
生物基化学纤维的具体产业现状还能从中国化学(601117,股吧)纤维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在2013年6月底召开的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专项实施方案座谈会上所作的报告一窥概貌。
我国的壳聚糖纤维、PDT纤维、竹浆纤维、麻浆纤维、蛋白纤维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平,产品和市场相对成熟,需要解决产业化规模,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纤维、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纤维、聚乳酸(PLA)纤维等加工应用市场成熟,但原料受制于外。
而Lyocell纤维、PHBV与PLA共混纤维、海藻纤维等应用市场成熟,且纤维生产处于产业化突破关键阶段。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系列纤维、离子液体法纤维素纤维等则由中试向产业化突破。
陈鹏觉得,即便面对最近全球化纤产业不振的宏观形势,纤维素再生纤维仍会呈现出“一枝独秀”的良好发展。
而PTT、PLA等生物基合成纤维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空间和速度值得关注,特别是考虑到其在生产装备和工艺等方面十分接近于目前主流化纤品种(如涤纶),一旦打开市场,将有可能获得“飞跃式”发展。
打造完整产业链
在产业化方面,目前国内不乏在生物基化学纤维商业化应用做得较好的企业,如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其开发的壳聚糖纤维有独特的抑菌性能,已成功应用于航天、医疗等领域。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运用海藻酸钙纤维做成的医药敷料,生产线也已经达到比较先进水平,年产量20吨左右,产品主要供应给欧洲和美国,在国内也开始销售。
广东百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晓东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有人也曾提议将海藻酸钙纤维应用在纺织上,但就这种纤维来说,它不易纺织,也容易吸水,做敷料很好,不能做成日常穿的衣服。不过它的防火和防静电性能也较好,因此这种纤维的其他应用还有待发掘。”
陈鹏则认为,生物基化学纤维在应用上务必要放眼长远、定位明确。在开发过程中,不仅要扬长避短,更要注重挖掘特色,以此为突破口打开市场,并不失时机地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努力形成品牌效应,坚决不走同质竞争、打价格战的老路。
“我国实现生物基化学纤维产业化的时机已经成熟,但是作为新兴产业,除了国家要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之外,还亟待建立上、中、下游合作机制与平台。”陈鹏说。
此外,记者还从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获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生物基化学纤维及其原料专业委员会近期已成立,欲以此为平台促进生物基原料、化学纤维和纺织品的通力合作,打造完整的技术链和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