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销增速远大于外销——2005年针织行业运行分析
一、2005年1—12月针织行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针织行业克服国际贸易磨擦不断、人民币汇率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加速技术创新,加大产品开发力度,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行业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
(一)运行情况
1.生产、销售同步增长
2005年1—12月规模以上针织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94.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9%;实现销售收入2008.92亿元,增长26.06%;实现利润总额83.97亿元,增长22.55亿元。
2.出口继续保持增长
根据海关统计,2005年1—12月我国出口针织织物92.9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4.94%;出口金额36.52亿美元,增长21.99%。出口针织服装145.37亿件,增长6.15%,金额263.97亿美元,增长18.66%。
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速
针织行业1—12月固定资产投资123.27亿元,占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72%,与上年同比增长41.70%,高于纺织工业6.51个百分点。针织企业根据市场对针织品的需求趋势,引进先进设备,改造落后设备。
4.经济运行质量提高
1—12月,三费(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为7.64%,比上年同期下降0.31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11.8%,与上年持平;销售利润率4.18%,同比提高0.33个百分点,高于纺织工业平均水平。产销率达到97.56%,比上年同期增长0.32个百分点。总体看,下半年针织行业形势好于上半年。
(二)经济运行特点
1.内销增速大于外销增速
从规模以上口径看,1—12月针织行业产品内销增幅31.11%,外销增幅为20.64%,内销增幅高于外销增幅达到10.45个百分点,。
2.出口单价增长
针织物出口平均单价为3.90美元/公斤,同比增长6.22%。针织服装出口单价为1.82美元/件,增长12.35%;其中棉针织服装出口单价为1.69美元/件,增长11.93%;化纤针织服装出口单价1.86美元/件,同比增长19.24%。
3.骨干企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掌握的包括青岛即发、上海三枪、浙江富润等知名企业在内的8家大中型重点企业,1—12月实现销售收入86.6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20%;利润4.22亿元,增长3.21%;企业毛利率13.20%,下降0.31百分点;利润率为4.08%,下降0.11个百分点。这些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明显较强,但也遇到了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
二、2006年行业展望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针织行业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一年。
2006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对衣着类消费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可以预期随着国内市场环境、市场秩序的改善,国内针织品市场将进一步繁荣,内需将继续扩大。城镇消费档次提高,农村消费主要表现在量的增长,消费者对针织品的种类、款式、规格、色彩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国际市场对纺织品及纤维需求有一个较好的预期,对针织品需求保持平稳增长速度,我国针织品品种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受到国际市场的普遍欢迎,但贸易磨擦不可避免,针织行业面临考验。
三、行业发展对策与措施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全面升级。
(一)加速科技进步,提高全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认真落实“十一五”针织行业重点研发和提高的技术,如针织物节水节能高质量连续前处理工艺技术,包括新型的连续式圆筒或平幅针织物前处理工艺技术;针织物高档整理技术,包括双烧毛、双丝光、尺寸稳定性、符合生态的免烫整理、纳米整理技术;全电脑无缝内衣加工设备及技术;国产高速经编机、大圆机的制造水平,满足我国针织行业迅速发展对高档装备的需求。
(二)加大品种开发力度,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加强产业预警,提高应对贸易磨擦的能力。
我国针织品出口增长较快,个别品种数量增速尤其明显。通过对重点出口产品的及时监测,建立重点出口企业的沟通联络机制,关注我国出口欧美重点针织品的情况,引导企业的品种开发。鼓励有条件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在境外投资建厂,利用产地多元化,在进口国建立市场营销渠道等规避贸易摩擦办法。
(四)扶持重点产业集群针织业的发展
关键是抓好“一个平台、五大支柱”体系的建设。鉴于产业集群地区大量中小企业创新投入不足,能力较弱,通过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公共服务,引导帮助企业产品开发和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这项工作对提高全行业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